人与仁

日博365备用网址器 www.valveactuatorchina.com 时间:2018年05月21日 【字体:

  人与仁,不仅谐音相同,而且字意相通,可以直接组成词组,如仁人志士。更重要的是人与仁有着不可割舍的内在联系。 

  首先,仁是人之初的本性。人一出生,最初都是仁慈善良的。正因为如此,古代《三字经》就有“人之初,性本善”之说。 

  其二,仁之内核成为古今社会规范人之行为的道德准则之一。古人认为,仁是一种足以使人诚服的人格力量;仁是一种足以让人诚服的崇高,是一种人格美的展示,是一种爱的艺术的实践。古人还认为,仁是倡导一种道德个人主义。孔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将“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确立为基本的道德原则。古人甚至认为,仁是一种人生修为之方法。孔子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应用仁爱精神去改造社会,去匡扶正义。《墨子兼爱》讲,“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算;人之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算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现代人也普遍认为:人是一种社会存在物。人与人之间要交往和相处,必须建立各种规则体系。伦理和道德就是人类为了和谐共处,各得其所而建立的最一般的规则体系。从人与人交往关系的视角看,它被称为伦理规则;从主体的视角看,它被称为道德规则。在道德规则体系中,从古代仁义道德传承下来的友善、友爱、公道、正义作为一种最基本最起码的道德基准,已成为现代社会共同体成员的道德共识,已成为现代社会评判和确认一个人的基本德行,已成为每一个社会共同体成员的一种基本道德遵循。 

  其三,仁之要义成为当今要传承和发扬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当代涵养我国公民正确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重要源泉。如古代的仁爱精神,在我国当今社会已升华为爱人民爱祖国的崇高境界,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涵养的精华。又如古代倡导的仁慈善良,经过上千年的传承,已上升为当今人与人交往和相处应友好、友善的道德规范。待人友好友善已成为当今我国公民的基本价值追求和道德准则要求。再如,古代倡导的仁义道德,贯穿于易学、儒学、道学、佛学、德学、玄学、理学等思想文化之中,其具体内涵、形式随时代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可谓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思想精华,有助于我们今天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人民树立和坚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历史观、民族观,激发人们形成善良正义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有助于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这些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民族面对世界文化的激荡,能站稳脚跟的文化根基。 

  其四,中国共产党人是包含古代仁爱仁道仁义精神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传承者和创新者。在几十年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的根本宗旨;形成了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群众路线;形成了以民为本,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形成了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关系;形成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努力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目标原则;形成了爱民惠民富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重大举措;形成了把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的标准;形成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发展机制和保障机制;形成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形成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开创了民富国强的新局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加大扶贫投入、创新扶贫方式,扶贫工作呈现新局面。经过长期持续努力。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员成功脱贫,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这个成就,足以载入人类社会发展史册。在某种意义上说,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分,13亿多人民富起来了。是我们党实施“仁政”的辉煌成果和丰功伟绩。